找到相关内容84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“醒世诗”考辨

    昏沉于是非、烦恼之中,虽然早有解脱之路,却不肯修身养性。禅味极浓。查《明史》卷二百八十三《列传第一百七十一·儒林二》罗氏本传,洪先得状元之后的经历为:   嘉靖八年举进士第一,授修撰,即请告归。外舅...http://www.szjt.org/bgs/xush/after0406/lzyxss.htm。   [59]此“修行”当泛称修德养性尔,并不专指出家为僧。   [60] 《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82278742.html
  • 和谐社会与佛学——论建立“强伦理模式”普世伦理

    求真。无论是静心养性修身,还是探索这其中的奥妙,一直都能做到坚持不懈,求真务实。古人去:夫为学贵乎能有自得,而不贵得人之得。为人与学问,都是这样的道理。   人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运转,然而能明白自心...

    青云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778802.html
  •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宗教消费

    。稽康“常修养性服食之事”。(注:《晋书?稽康传》)皇甫谧“初服寒石散,而性与之忤,每委顿不伦。”(注:《晋书?皇甫谧传》)王羲之好服食养性,采药不远千里。许迈饵术涉三年,时欲断穀。张孝秀“服寒石散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1245379051.html
  • “安于死而无愧”——朱熹生死智慧探微

    寿夭不贰’,便是知性知天之力;‘修身以俟’,便是存心养性之功。”(《朱子语类》卷六十,《孟子十·尽心上》,第1429页)可见,此“俟”绝不是落入民间广泛流行之人无可奈何之“宿命”,而是进入儒家倡导的...

    郑晓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2579486.html
  • “东山法门”百丈怀海·《禅门规式》

    聚落,要在山居?”弘忍答曰:   大厦之材本出幽谷,不向人间有也。以远离人故,不被刀斧损斫,——长成大物,後乃堪为栋梁之用:故知栖神幽谷,远避嚣尘,养性山中,长辞俗事,目前无物,心自安宁、从此道树...

    黄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12779488.html
  •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佛教(下)

    。他一直对佛教、道教很有好感,从他对佛教寺院的描写中可以看得出他像当时的其他游记作者一样,将寺庙看作是极富异国情调、深邃且含蓄的修身养性的地方。   2、天王殿   利安国在他的信中对厦门岛上的一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323079528.html
  • 朱清时院士对刘正成先生畅谈藏传佛教

    人群组成的社会,就是人文社会科学,讲人要如何修身、养性,怎么与社会相处;第三就是印度文明,如释伽牟尼,他专门观察自己的内心,并且研究如何控制它。藏语把佛教就翻译成“内观学”。 当初我们把佛教当作迷信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2251479922.html
  • 普化寺

    钟鼓二楼。左边旁门上书:“圣境清净地”,右边旁门上书:“缘觉智慧门”。进入此门,就到了佛国圣地,既可抛却红尘,消除烦恼,又能增加智慧,息心养性。天王殿是歇山顶,五大间,面宽15米,进深11米,正面并有...

    肖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264580112.html
  • 论王阳明心即理说的主要观念

    来说,也就是道德的形上学的涵义。   孟子虽然有“尽心知性知天,存心养性事天”的说法,隐含了心与天的内容意义是一的意思,但未明白指出心就是天。到了宋儒,“天道性命相贯通”的思想才成为儒者的主流思想,心...

    刘桂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24581605.html
  • 佛教在构建和谐世界中的作用

    幽谷,远避嚣尘,养性山中,长辞俗事,当前无物,心自安宁,从此道树花开,禅林果出也。”也是出世的态度,而且都是以世间的污垢嚣尘为不自由,自由就是为了出世间的幽寂清静。   慧能却别开生面地提出“法元在...

    汪祖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1281864.html